山魈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初步分析研究
陈红卫
(成都动物园)
摘要 通过对山魈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DNA序列的分析,探讨山魈的起源和遗传进化问题。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山魈与同属猴科的猕猴、长尾叶猴和阿拉伯狒的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猩猩科的白眉长臂猿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从而为山魈等灵长目动物的分类和遗传进化提供了进一步的分子依据。
关键词 山魈 遗传进化 线粒体 Cytb DNA序列分析
山魈(Mandrills sphinx)属灵长目(Primate),猴科(Cercopithecidae)、猴亚科(cercopithecidae)山魈属(Mandrills)。主要分布于苏丹、埃塞俄比亚、刚果、喀麦隆、加蓬等非洲热带地区。在我国仅有北京、上海、成都等动物园有展出[1]。由于其数量稀少、雄性面部呈金属兰色有较高观赏价值,国际上将其列入保护类。关于山魈的研究很少,而且多集中于染色体水平及饲养繁殖方面。前人关于山魈的进化分类研究都是根据形态特征来进行的,但动物的形态特征受环境影响,因此一般认为,在现代动物分类中,种和亚种的划分都应以系统进化关系为基础来进行[2]。有关山魈线粒体基因的详细研究与分析,国内还未见报道;其遗传进化研究是了解猴属动物进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脊椎动物线粒体DNA是核外遗传信息载体,系共价闭合的环状分子,分子量为16Kb左右, 一般具有结构简单、严谨遵循母系遗传方式的特点。线粒体DNA进化速率快,其速率是典型单拷贝核DNA的5~10倍[3],在种类及近缘种间的解析灵敏度很高[4]。所以,八十年代以来,对线粒体DNA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动物种间和种内群体间遗传分化关系研究的有利工具[5]。细胞色素b(cytocheome b)是结合于线粒体内膜的一种含铁蛋白质,是线粒体基因的表达产物,在真核生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电子传递的重要作用。细胞色素b基因进化速度适中,一个较小的片段就能包含从种内到种间乃至科间的遗传进化信息[6]。因此,本研究通过对山魈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的分析,试图从分子水平为山魈的起源进化提供一些基础资料、科学依据和新的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