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抗精子抗体(AsAb)的测定初报
宋云芳 王强 陈红卫
(成都动物园,成都,610081)
宁郁玲
(成都市妇产科医院,成都,61015)
张志和 侯蓉 王基山 张美佳 李学兵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都,610081)
摘 要:用间接酶联免疫法(ELISA)对11只大熊猫血清进行了抗精子抗体检测,结果表明1只雄性、1只雌性呈阳性,说明大熊猫雌雄性体内均可能存在抗精子抗体。作者还初步探讨了实验结果的意义。
关键词:大熊猫 抗精子抗体 血清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稀活化石动物。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干扰、天敌、疾病、遗传漂变等因素的影响,其现存数量仅1000只左右,已濒临绝灭边缘。在致使大熊猫数量急剧减少诸多因素中,大熊猫自身繁殖力低下受孕难是重要原因之一[1]。自1936年首次人工圈养大熊猫以来,全世界移地圈养大熊猫共计454只个体,其中雄性152只,成年雄兽中有72.4%未参与过繁殖;1996年资料表明,配过种但未使雌兽受孕的雄性个体占进入繁殖阶段雄性个体总数的41.2%(7/17)[2]。雌性中受孕率仅为31.1%(19/61)[3]。因而,对大熊猫进行不孕因素分析研究很有必要。
不孕是生物体内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它涉及到遗传、繁殖、营养及微生物等诸多方面。免疫学研究表明抗精子抗体(AsAb)是造成的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4.5.6.7.8]。在人类医学方面,对抗精子抗体的产生、检查[9.10],AsAb对精子的功能、受精过程,受精后的影响,免疫不孕机理[4.5.6.8]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关于AsAb与生殖不孕之间的关系,在家畜[7]野生动物[11]中有少量报道。而有关大熊猫抗精子抗体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欲通过对大熊猫抗精子抗体的测定,确定大熊猫体内是否存在AsAb,进而为今后深入研究大熊猫AsAb与不孕之间的关系提供参考,以最终达到增加大熊猫种群数量,保护大熊猫物种的目的。